1.在
塑料瓶上鉆孔:①在塑料瓶的側壁上的不同高度的地方鉆幾個小孔,再往瓶內倒水,比較水從孔中噴出的遠近,可以得出液體壓強跟深度有關,深度越大,壓強越大。②在塑料瓶靠近底部的地方用縫衣針鉆兩個相距5毫米左右的小孔,小心地灌入清水,注意瓶外不要沾有水滴,可以看到從兩孔中射出兩股獨立的細流。一旦用手指捋一下兩個小孔,兩股細流就合二為一了,這是因為水分子間有引力的作用。如果繼續灌入濃度較高的肥皂水,不一會兒合二為一的兩股細流又會一分為二。③在塑料瓶上隨意鉆幾個小孔,裝滿水后用瓶蓋蓋緊,這時水不流出,如果旋開瓶蓋,則水會噴出,有出人意料的效果。如果用手捂住這幾個孔后將瓶子浸入水中,瓶中不會有水;如果不捂住浸入水中,一會兒后瓶子中就裝滿了水,這些實驗可說明大氣壓的存在。
2.在瓶蓋中插入一長度適中的玻璃管,用凡士林封住使不漏氣:①在玻璃管上標上刻度,小心地吹入一段紅墨水,再將此瓶蓋蓋緊塑料瓶,一個溫度計就制作好了。②塑料瓶中盛大半瓶水,加少許紅墨水,用此瓶蓋蓋緊,再向瓶中吹氣,使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,在不同高度的地方可以觀察到大氣壓隨高度而變化的情景。③用此瓶蓋蓋緊塑料瓶,將它倒放著固定在鐵架臺上,玻璃管浸入裝有紅色液體的燒杯中,再在塑料瓶底平鋪一層脫脂棉花,滴上少許乙醚,可以看到紅色液體沿玻璃管上升,這可以說明液體汽化吸熱和大氣壓的存在。④將兩個塑料瓶去底,用此瓶蓋蓋緊瓶口,玻璃管用乳膠管相連,向塑料瓶中加水,一個連通器就做好了。⑤在容積較大的塑料瓶底鉆一個直徑3毫米的小孔,盛滿水后用此瓶蓋蓋緊,玻璃管要插入水中一定深度,這時從小孔流出的水的流速是恒定的。⑥用瓶蓋蓋緊塑料瓶,玻璃管連接一段乳膠管,塑料瓶上鉆幾個小孔,在瓶身上纏幾圈鐵絲,使塑料瓶能在水中平衡,一個潛艇的模型就做好了。吸走空氣,潛艇沉入水中,向瓶中吹氣,潛艇浮出水面。如果將它與一重物綁在一起沉入水中,向瓶中吹氣,可以模擬“浮筒法”打撈沉船。